(按照课程章节结构,详细阐述各章节主要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课程特点;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上机、研讨等,应具体说明实践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 实验一 植物细胞结构与后含物 本实验重点难点: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制作洋葱鳞叶内表皮水封片(用I-IK溶液代替清水可使细胞质和细胞核染色)观察表皮细胞的形状和结构;制作马铃薯淀粉粒的水封片,观察其形态特点;用刀片在红辣椒果实表面削取极薄的一小片制成水封片。观察果皮细胞中的杂色体、细胞壁上的原纹孔以及其中的胞间连丝。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壁的性质 (3)了解各种类型的质体 (4)了解植物细胞内的储藏物 1.2 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和试剂:洋葱鳞茎、红色的辣椒果实、烟草的叶片、马铃薯块茎及木质茎、氯化锌~碘液、钌红水溶液、盐酸间苯三酚溶液、碘-碘化钾溶液、盐酸、苏丹Ⅲ等。 (1)植物细胞壁的次生变化及化学组成 (2)质体的观察:叶绿体的观察:有色体的观察:淀粉粒的观察: 实验二 植物组织系统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各种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分布位置、细胞形态和结构特征;学会用组织解析法制片及徒手切片。 1.2 实验内容 △分生组织(洋葱根尖纵切片)的观察:分生组织及有丝分裂间期、分裂期中的前、中、后、末各个阶段的细胞观察。 成熟组织的观察: (1)用徒手切片法制作芹菜叶柄横切片,观察芹菜叶柄横切面上的保护组织(表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和输导组织(维管束)。 (2)梨果肉石细胞群水封片制作,观察厚壁组织中的石细胞的形态特征。 (3)观察丝瓜茎纵切面,表皮、薄壁组织、厚壁组织(纤维)、输导组织(维管束)分布的部位和细胞特征。 (4)松木离析材料制成水封片,观察管胞的形状和具缘纹孔。 (5)徒手切片法制作马铃薯块茎切面临时制片,观察马铃薯皮(周皮)的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三 孢子植物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代表植物的观察,了解孢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学会孢子植物标本采集、保存、制作和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1.2 实验内容 (1)孢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样品的固定保存;(2)玻片标本的制作;(3)孢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各阶段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裸子植物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认识本地常见的裸子植物,掌握松、杉、柏三个科的主要区别。 1.2 实验内容 (一)苏铁Cycas revoluta植物形态、小孢子叶球、大孢子叶球观察。 (二)银杏Ginkgo biloba枝叶、小孢子叶球、大孢子叶球、胚珠纵切片及成熟的银杏种子观察。 (三)松枝叶、雄球花、雌球花及球果观察。 (四)柳杉Grgptomeria fortune、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枝叶、球果的比较观察。 (五)裸子植物常见种类新鲜材料及蜡叶标本观察 实验五 根尖与根的结构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根的外形、分区与内部构造,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初生构造的基本特征;了解侧根发生的部位及形成。 1.2 实验内容 (1)根尖的分区:观察玉米根尖纵切片和蚕豆根尖纵切片。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观察毛茛根的横切片。 (3)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制作并观察鸢尾根或土麦冬根横切面临时制片。 (4)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观察棉花或蚕豆老根区横切片。 实验六 茎的结构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枝与芽的外部形态和类型,茎尖结构、分区及分生区的结构;掌握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次生保护组织周皮的结构特征;了解裸子植物茎木材三切面的结构特点。 1.2 实验内容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观察向日葵幼茎横切面。 (2)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观察玉米茎横切面。 (3)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观察向日葵老茎横切面。 (4)茎的次生结构:观察椴树三年生茎横切面。 (5)三种木材切面的主要形态学区别:观察松木材三切面制片标本。 (6)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区别:用徒手切片法制体蓼科、菊科、苋科、禾本科、莎草科、鸭跖草科等植物的幼茎横切面并进行对比观察。 实验七 叶的结构与特点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了解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学会叶的徒手切片技术。 1.2 实验内容 (1)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观察:取蚕豆叶或其他双子叶植物的叶,用撕片法制作下表皮平装片观察;用夹持法 制作叶的横切面水封片,观察叶的内部结构。 (2)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观察:取小麦叶或其他禾本科植物(如高羊茅、鹅观草等)的叶,观察叶形、叶脉、叶鞘、叶耳、叶舌等特征后,用刮片法制作下表皮平装片,观察叶片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或其他细胞)的形态特征;用夹持法 制作叶的横切面水封片,观察叶的内部结构。 (3)其他单子叶植物叶的气孔器形态结构观察:紫竹梅、土麦冬等植物叶表皮水封片观察。 (4)旱生植物叶的结构特征:夹竹桃叶及黑松针叶横切面水封片制作及观察。 实验八 被子植物花的结构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被子植物花的外部形态及各部分特点,学习解剖花以及使用花程式描述花的特点,理解花序的概念;了解花各部分内部结构,掌握不同发育时期花药、子房和胚珠的结构,了解花粉粒和胚珠的形成过程。 1.2 实验内容 (1)花的形态和结构:蚕豆花(或洋槐花、紫藤花) 的解剖观察和记录。用花公式与花图式表示花部形态结构。 (2)花药的发育与花药囊壁结构的变化:观察百合老幼两种花药横切面。 (3)雌蕊、子房与胚珠的形态结构:观察百合子房横切面及胚珠的形态结构。 实验九 果实的结构与类型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单、双子叶植物幼胚的发育规律,了解种子的形成与构造;掌握果实主要类型的特征。 1.2 实验内容 (1)果实与种子的来源:荠菜总状花序、花部、幼果、幼种观察。 (2)种子的发育形成:荠菜幼子房纵切制片标本观察。 (3)种子的类型和结构:观察蚕豆种子、蓖麻种子、小麦种子及其纵切片观察。 (4)果实的类型和结构:核果、浆果、坚果、蒴果、瘦果,聚合果、聚花果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十 被子植物检索表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类群的有效工具,用于鉴别不同植物分类等级和种类。其依据植物的特征,来检索植物的一种文字表,是鉴别未知植物的工具书之一。 1.2 实验内容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依据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以及根、茎、叶的主要特征,按照二歧分类原则进行编制的,即比较各种植物或各个分类等级的关键性、一般相对立的特征。根据特征的异同分为两大类,相同的归为一类,不同的归为另一类。例如种子裸露或包被,单子叶或双子叶,离瓣花或合瓣花,直根系或须根系,子房上位或下位等等,都可以划分为相对立的两种性状。在每一项下依据上述原则再进行分类,编制相应的项号,逐级往下,直至完成所有归类工作,达到区分各种植物或各个分类等级的目的。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排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平行检索表,即相对的两个特征,相互平等排列紧密相连;另一种为定距检索表,即相对的两个特征,相隔一定的距离。不论是那种检索表,它们的结构都是以两个相对的特征进行编写的,且两项的号码是相同的,排的位置是相对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