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微生物学实验的方法是根据微生物独特的形态、生理、繁殖特征设计的。因此,开好实验课是全面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该课程的目的: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进一步了解、深化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有关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同学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二、实验内容
实验课计划学时为36学时,内容如下:
实验一 灭菌器皿的准备及空气中细菌群体的认识
1、目的和要求:
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特殊性,以及进行实验的必备条件;
比较不同场所细菌的数量;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实验内容:(共3个实验内容)
灭菌器皿的准备;
蒸熏实验室;
不同环境空气中细菌数量的测定。
实验二 显微镜使用、细菌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1、目的和要求: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并掌握对细菌进行涂片染色的方法;
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2、实验内容:(共3个实验内容)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细菌的单染色;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 细菌特殊结构观察及显微测微技术
1、目的和要求:
学习并掌握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基本方法;
掌握悬滴法观察细菌运动的基本技术;
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和荚膜染色法;
观察细菌群体形态的特征。
2、实验内容:(共5个实验内容)
显微镜测微技术;
细菌的芽孢染色;
细菌运动性观察;
细菌的荚膜染色;
细菌群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
1、目的和要求:
掌握放线菌、霉菌的制片技术;
认识常见的放线菌、霉菌的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结构。
2、实验内容:(共4个实验内容)
放线菌群体形态观察;
霉菌群体形态观察;
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霉菌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五 酵母菌形态观察和微生物直接计数法
1、目的和方法: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学习并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学习并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学习并掌握比浊法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2、实验内容:(共4个实验内容)
酵母菌菌落观察;
酵母菌个体形态观察;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比浊计数法;
实验六 培养基配制及干湿热灭菌
1、目的和要求: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方法步骤,分别配制适合于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各种培养基;
掌握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实验内容:(共6个实验内容)
肉汤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高氏1号培养基的配制;
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
伊红美兰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皿、玻璃刮铲、移液管等的包装和棉塞制作;
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
实验七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目的和要求:
建立严格的无菌操作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学习并掌握从自然界分离各类微生物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
2、实验内容:(共4个实验内容,需二次完成)
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
稀释混合平板法。
实验八 水的细菌学检查(一)
1、目的和要求:
以水的细菌学检查为例,了解对食品、饮料的卫生检测原理、方法;
2、实验内容:(共2个实验内容,)
采取水样;
发酵培养。
实验九 水的细菌学检查(二)
1、目的和要求:
掌握细菌总菌数测定方法;
多管发酵法;
2、实验内容:(共2个实验内容,需二次完成)
进一步鉴别水中大肠菌的存在数量,并进行水中细菌计数;
革兰氏染色、复发酵,完成检验结果。
实验十 实验技能综合测试
1、目的和要求:
在给定时间内要求每一位学生把本课程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做一个综合的显示;
检查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及独立操作动手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公平打分,以检查整体教学效果。
2、实验内容:
涵盖本学期实验课所学的全部内容,分两部分进行考核完成。
三、实验学时安排
次序
|
实验内容
|
学时
|
周次
|
教材实验目录
|
一
|
准备试验
玻璃器皿的洗涤包装
|
3
|
3
|
1
|
二
|
显微镜的使用
细菌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
|
3
|
4
|
2,5,6
|
三
|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
显微镜测微技术
|
4
|
5-6
|
7,8,9,15
|
四
|
放线菌个体,群体形态观察
真菌个体,群体形态观察
|
4
|
7-8
|
11,14
|
五
|
酵母菌的形态个体(个体、群体形态,假菌丝,出芽,子囊孢子)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
4
|
9
|
12,13,28
|
六
|
培养基配制及干湿热灭菌
|
4
|
10
|
16,17,18,20,21
|
七
|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
5
|
11-12
|
24,29
|
八
|
水的细菌学检查(一)
|
2
|
13
|
67,68
|
九
|
水的细菌学检查(二)
|
3
|
14
|
67,68
|
十
|
实验技能综合测试
|
4
|
15
|
|
四、考试方式
实验课成绩占全课程20%,其中,平时成绩10分(包括课堂提问,平时操作,实验报告),期末实验课考试10分,共20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沈萍,范秀荣等主编 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参考书目:
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