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原生动物门---单细胞真核生物 1. 常见原生动物装片的观察: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等 2. 寄生虫装片的观察和识别:利什曼原虫、间日疟原虫等。 3. 对水样中原生动物观察和统计。 教学重点:原生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在水样中对原生动物的识别 实验二.多孔动物、腔肠动物---两胚层动物 1.观察多孔动物的装片标本及浸泡标本。 2.代表动物:水螅整体装片、横切及纵切切片 3. 常见腔肠动物: 薮枝螅、海月水母海蛰、海葵及珊瑚等常见腔肠动物的浸泡标本。 教学重点:通过水螅结构,了解腔肠动物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两胚层的细胞分化与功能 实验三. 扁形动物门--三胚层动物 1. 代表动物:观察三角涡虫整体装片及横切切片;观察涡虫活体。 2. 认识常见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虫、中华枝睾吸虫、猪带绦虫等常见寄生虫的装片及浸泡标本。 教学重点:涡虫的内部结构,中胚层的分化。 教学难点:中胚层的分化引起的内部结构变化。 实验四. 蛔虫解剖--假体腔动物 1.蛔虫的外形观察。 2.蛔虫的内部解剖。 3.其他常见寄生虫的识别。 教学重点:假体腔的来源及结构 教学难点:假体腔结构 实验五. 环节动物门——同律分节的真体腔动物 1.观察环毛蚓的浸泡标本,了解其外形特点;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构造。 2.观察横切片标本,深入了解其三胚层、真体腔、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与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3.认识环节动物常见的种类。 教学重点: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真体腔的结构和意义 实验六. 软体动物门-河蚌解剖 1. 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 2. 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 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 教学重点:河蚌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外套膜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七. 蝗虫解剖—节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蝗虫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 2. 昆虫分类及物种多样性。 教学重点:节肢动物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气管和马氏管 实验8 文昌鱼—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 1.文昌鱼的生物学结构,了解和认识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 2.比较观察柄海鞘、文昌鱼、七鳃鳗三个代表动物的外形,认识和了解各亚门 动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文昌鱼各系统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背神经管,脊索及口的各部分结构 实验九鲤鱼解剖---水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 1.鲤鱼的外部形态观察:认识鱼类分类的特征。 2.鲤鱼的内部结构解剖观察。 3. 鲤鱼的骨骼标本观察。 教学重点:鲤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循环系统与神经系统 实验十蛙的解剖---对陆生生活适应的不完善性 1.牛蛙的外部形态观察。 2.牛蛙的内部结构解剖观察。 3. 牛蛙的骨骼标本观察。 教学重点:牛蛙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教学难点: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和排泄系统 实验十一家鸽的解剖---鸟类如何适应飞翔 1.家鸽整体骨骼标本的观察。 2.家鸽的外形观察和内部结构解剖。 教学重点: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教学难点:气囊和呼吸过程 实验十二校园鸟类种类识别 1.鸟类翅、爪、体形等特征的观察。 2.鸟类种类识别。 教学重点:鸟类外部特征的识别 教学难点:望远镜的使用和鸟类特征的观察 实验十三家兔的解剖----哺乳动物的特征 1.家兔的骨骼标本观察。 2.家兔的内部解剖特征观察。 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及其进步完善性。 教学难点: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 实验十四. 动物多样性及进化 1.通过观察和比较动物界10个主要动物门代表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了解动物 的多样性和动物界的进化发展。 2.通过观察动物形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事实,理解结构与功能、生物 与环境的统一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3.以昆虫类和鸟类为代表,学习动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 动物形态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教学难点: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