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中药炮制实验以中药炮制理论为基础,分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通过对主要炮制方法的实践,旨在加强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综合性实验应用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鉴定学和药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中药的炮制原理。
二.实验内容
内容分为(1)炮制操作;(2)饮片质量评价;(3)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比较;(4)炮制前后药理作用比较。
实验一 清炒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王不留行的炒制:炒黄
2. 山楂的炒制:炒黄、炒焦、炒碳
3. 王不留行生品和炮制品中浸出物含量测定
4.山楂生品和炮制品中有机酸含量测定
三、操作与观察
1.药材净制、分档。
2.炒制。注意炒黄、炒焦和炒炭的温度设置及炒制时间。
3.观察药材炒制前后外观及气味的变化。
4. 测定药材炒制前后浸出物或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
四、作业与思考
1. 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4种规格临床功效有何异同?
2. 4种不同规格的山楂药理作用有何不同?
3. 4种不同规格的山楂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4. “逢子必炒”的依据是什么?炒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实验二 蒸法及炙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蒸制的目的和意义,辅料的性质和作用。
2.掌握蒸制的方法、程序、质量要求。
3.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4.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内容
1. 黄芩的炮制:冷浸法、热浸法、蒸法、酒炙法
2. 黄芩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的薄层色谱法鉴别
3. 地黄的炮制:蒸法
4. 人参的炮制:蒸法
三、操作与观察
1.冷浸法
净黄芩,加水软化,切片,干燥。记录软化时间及颜色变化。
2. 热浸法
净黄芩,置沸水中煮制,闷润,切片,干燥。
3. 蒸法
(1)净黄芩,蒸制,趁热切片,干燥。
(2)净生地,蒸制,干燥。观察蒸制前后药材颜色变化。
(3)人参原药材,洗净,蒸制,干燥。观察蒸制前后药材颜色变化。
4. 酒炙法
净黄芩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5. 薄层色谱法鉴别
样品粉碎,制备黄芩不同炮制品的样品溶液,薄层色谱法检测药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四、作业与思考
1.黄芩变绿是否会影响临床疗效?其机理是什么?
2. 黄芩切片工艺改进的依据是什么?
3. 举例说明炮制“杀酶保苷”的普遍性及常用方法。
4. 以地黄和人参为例,说明炮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实验三 燀法及制霜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燀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燀法的操作方法及质量标准。
3.通过炮制前后苦杏仁苷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苦杏仁燀制的作用及原理。
4.了解制霜的目的意义。掌握制霜的传统/现代操作方法及质量标准。
二、实验内容
1. 苦杏仁的炮制:燀法、炒法(炒黄、炒焦、炒碳)、制霜法
2. 苦杏仁不同燀制时间杀酶保苷效果比较
3. 苦杏仁不同炮制品杀酶保苷效果比较
三、操作与观察
1. 燀苦杏仁、炒苦杏仁、制苦杏仁霜
2. 用苦味酸钠试纸定性分析苦杏仁燀制不同时间后,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和酶的变化。
3. 用苦味酸钠试纸定性分析苦杏仁经不同方法炮制后,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和酶的变化。
四、作业与思考
1. 苦杏仁燀制和制霜的目的是什么?
2. 燀苦杏仁和苦杏仁霜的化学成分(群)有何不同?二者的临床功效有何差异?
实验四 煅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煅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煅制方法的操作要点及火候、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
二、实验内容
1.明煅法:明矾
2.煅淬法:炉甘石
3.炉甘石煅制前后所含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
三、操作与观察
1.明煅明矾。
2.煅淬炉甘石。
3.观察上述药材煅制前后颜色、质感、硬度、气味等性状变化。
4.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定性反应分析炉甘石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四、作业与思考
1. 明煅、煅淬和煅炭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
2. 三种煅法各有何特点 ? 分别适合于哪类药材 ?
3. 生、煅炉甘石化学成分有何不同?用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定性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五 大黄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比较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大黄的饮片规格及其炮制方法。
2. 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有效成分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炮制: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
2. 比较大黄5种饮片规格的化学成分差异:TLC法;HPLC法
三、操作与观察
1. 炮制大黄5个规格饮片。观察比较炮制前后大黄外观、颜色、气味的变化。
2. 比较大黄5个规格饮片的TLC和HPLC指纹图谱异同。
四、作业与思考
1. 大黄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功效有何变化?
2. 以大黄为例,说明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的机理。
实验六 炮制原理和炮制理论创新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益智仁炮制前后制备的缩泉丸缩尿效果比较,探讨益智仁盐制原理和盐制入肾理论。
二、实验内容
生品缩泉丸和盐炙品缩泉丸对单纯水负荷多尿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比较研究。
三、操作与观察
1. 盐炙法炮制益智仁
2. 分别采用生益智仁和盐制益智仁制备缩泉丸
3. 缩尿实验
(1)生品缩泉丸和盐制品缩泉丸样品溶液的制备
(2)动物筛选
(3)动物分组
(4)制备单纯水负荷多尿模型及给药治疗
(5)记录尿量,统计分析
四、作业与思考
1. 盐炙法的目的是什么?
2. 采用生品益智仁和盐炙品益智仁制备缩泉丸,在药理作用上有何异同?
三.实验学时安排(总课时为18学时)
序号
|
实验名称
|
周次
|
学时
|
类型
|
实验1
|
清炒法
|
7
|
3
|
综合
|
实验2
|
蒸法及炙法
|
8
|
3
|
综合
|
实验3
|
燀法及制霜法
|
9
|
3
|
综合
|
实验4
|
煅法
|
10
|
3
|
综合
|
实验5
|
大黄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比较
|
11
|
3
|
综合
|
实验6
|
炮制原理和炮制理论创新实验
|
12
|
3
|
创新
|
合计
|
|
|
18
|
|
四.考核方式
《中药炮制学实验》100分,占《中药炮制学》总分的20%。考核成绩综合现场操作和实验作业。
五.参考教材
1. 龚千峰主编,中药炮制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 龚千峰主编,中药炮制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3. 蔡宝昌主编,中药炮制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执笔人:房敏峰 何姣
审定人:刘建利